近來分別與不同階段認識的朋友作一些聚會,有與畢業的中學同學碰個面留影,有為快將結婚而接情帖的飯局,亦有為分享婚事前準備提點的午飯,更有為網友訴苦或無目的而設的晚飯,種種不同對象、不同場合、不同話題、不同氣氛的現實,令我開始看到懸崖的邊界。我開始為朋友們的精打細算而驚慌起來,夢醒抹去冷汗後才發覺原來自己並未曾為自己打算過。
「在部份朋友眼中的我一向比他們強,所以在不同年份亦得到他們的依賴,內裡如表面一樣的風光。」我相信這句話並無錯誤,但很可惜,應該比任何人更清楚自己的我開始搞不明白「清楚了解」的定義。
近年…翻開電話通訊錄,總覺得身邊朋友們全都幾乎變了心交朋友一樣,以心情為交流的主題,其實我是很高興的,但可能正因為這樣,彼此了解後…我總覺得自己比朋友們某程度上要幸福得多,所以…大部份時間我只會對人聆聽、對事提議,只有無路可退時才選擇表達,加上工作關係,久而久之,碰上誰…我發覺我自己已經變得不懂表達自我,即使是快樂與失落也好,過若干日子後,便徹徹底底替高興及不快鎖進盒子裡,無事使算,有事便猶如打開潘多拉盒子一樣,種種煩惱接踵而來地逃出盒子。只可惜我從事一向比較謹慎,很快便找著問題的尾巴,將它拉回盒子裡,真不知道這樣謹慎有何值得自傲的地方。
「清楚了解」若放在我身上,只是一個過去完成式,打從大學開始,我已經不清楚自己的興趣為何,最近竟為自己的portfolio寫上「興趣」時感到煩惱,最後不了了之,至今…已經是個多月的事了,「興趣啊 ~您在何方?」還是「興趣…您姓甚名誰?」於我比較適合呢?哈~哈~連我自己也不清楚。
「不清楚」精靈便因這樣變得無處不在似的,猶如末世病毒一樣,即使找到它的基因排列,亦找不到對抗它的方法,無藥可治,無方可療,唯一可以做的只有逃避,雖然我明白逃避的定義,但這是我唯一想到的治標方案,因為…我連正視的焦點也找不到,四處突然霧起,能見度實在低得很。這種情景,我想只有極少數人才遇過,上星期三的早上我便親身體驗過,30秒內突然霧起,無任何的過渡期,霧便爆出來了。
所有的問題也如霧一樣的跳出來,唉…我真的發覺我開始精神分裂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