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.2.10

未出發,先興奮?

上週於搜索資料同時,發現了一編去年研究的成果,雖然內容看似必然,內裡的量化理論卻非常吸引在下。由於己身並非此等專材,在此不能盡數分享,若發覺難以咀嚼,請選看原文





由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學(Erasmus University in Rotterdam)及NHTV布雷達應用科學大學(NHTV Bred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)共同研究針對旅遊與快樂的相互關系,文章收錄於去年12月Applied Research in Quality of Life期刊內,結論大致概括出「未出發,先興奮」的生活理念。


合共1,530荷蘭人接受網上問卷,其中約64%於收訪其內曾參於旅遊,大致將一次旅遊區分為「旅遊前」及「旅遊後」,與沒有假期的556人作參對。


其中若排除極之輕鬆旅程帶來的作用(521人),旅遊後的與沒有參與旅遊的人,基本上對該同一刻數的生活時段,維持著相近的興奮指數。若單看該521人當中的指數,持續開心的效果最長能持達八週,其後則會因回復日常生活、工作而因應減弱。


反而研究中突顯著,群組中於旅遊前的興奮指數,更能反映著比未有參與旅遊的指數,這現象大概因為他們將要參與旅遊,因此數據上出現著分別。


該研究表示若以改善生活質素為前題,一年參與兩次或以上的旅遊大概會比一次式更長的旅遊還要正確。即使不參與旅遊,較短的假期反而比長假期還要愉快,因為由重拾正軌生活一刻開始計算,就大概與無放假者無異,反而期待著假期卻有著較明顯的區分。


雖然此項研究等同沒有看過似的,亦不知能否應用於日常生活,尤其是香港的生活當中。加上研究的群組以50左右歲為基準,每月平均淨收入約為港元$25,000,平均年假數目不詳。但就個人的感覺上,似乎又與此匹配呢,不知各位Blog友的感覺又如何呢?


1oC Source︰ScienceDaily
2oC Source︰Vacationers Happier, but Most not Happier After a Holiday


7 則留言:

  1. 在下可加入研究!還有兩星期多就去東京,5天短假期,現在興奮指數約75%並每天增加中。至於去緊同去完旅行後開不開心,到時再話你知。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10 07:40:00]閣下去東京?不是歐遊嗎?
    多謝閣下參與亞洲區的研究,請到東京領取自己選購的紀念品一份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文章分享適合咀嚼。 「持續開心的效果最長能持達八週,其後則會因回復日常生活、 工作而因應減弱。 」妙極!太可愛了。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10 07:41:00]這些句字是節錄於原文的,可與在下無關…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平均收入夠$25K,但未夠50才,會唔會唔匹配架......
    BTW,打算幾時去荷蘭紅燈區蒲呀?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10 07:43:00]在下很難替閣下回答該問題的,因為這是閣下的私事嘛。
    那個年齡正負差為18,閣下大概是被剔走的其中一人呢…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咁通常出發前會對旅行有所期待,係會比較興奮d
    我都覺得短假期比長假期好,起碼唔會因為放長假,而在之前 & 之後有好多準備功夫 & 手尾跟...
    [版主回覆02/24/2010 22:39:00]上年閣下都好像去了兩次旅行吧?
    PS.其實由開始工作起計,在下都未嘗過放長假的滋味,休息一天已換來三天工作,很可怕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這篇以比假期旅遊作基礎研究很現實化!! 其中一項指的短期與長期,自己短期會容易過長期, 例如 : 在星期一 ,你會想到星期六日先,還是當天的放工一般! 不過本人剛放完一次性的假期,反而期待復活節來臨,因為可能會外遊....!!!
    [版主回覆02/25/2010 20:47:00]其實只要有外遊的機會,大概都會期待的,除非那是他人強迫而來的。

    回覆刪除
  6. 咁好簡單
    一月 plan 定十二月既旅行, 興奮持續 12 個月  
    [版主回覆02/26/2010 07:34:00]這個計劃,中間的數月又會出現不同的計劃,就好像閣下一樣。

    回覆刪除
  7. 去年只係去咗一次旅行咋!
    因為去一次4/5天旅行,就已經要做定前後共6個星期的工作,實在太恐怖了,唔可能去太多次...
    其實短假期旅行係幾好,去的地方少d,plan嘅嘢就少d,煩嘅嘢又少d
    [版主回覆02/28/2010 11:23:00]那麼…今年要去多少次呢?
    所花的錢亦少些。

    回覆刪除